什麼是思覺失調?

思覺失調的英文“psychosis”是一個沿用已久的醫學概念,但其中文名字的由來是2001年香港醫院管理局啟動的一項專為psychosis人士設立的服務,為消除歧視,特別創立了思覺失調這個新的中文醫學名詞。思覺是指思想和感覺,失調是指腦部的化學傳導物質系統失去平衡。思覺失調是指由於腦部思想和感覺功能的不和諧。思覺失調可以與其他精神問題同時出現,例如精神分裂、躁狂症、妄想症等,也可因濫用毒品或某些疾病所致,如腦部腫瘤、內分泌失調。思覺失調本身不是一種疾病的診斷,而是醫學上所指的症候群,即上述症狀的總稱。

這裏所提供的資料,旨在提高大家對思覺失調症狀的認識,使患者能夠及早被覺察、並及早獲得治療。



FitMind

思覺失調影響深遠,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,可有效減輕病情甚至完全痊癒。

你是否了解思覺失調患者可能出現的徵狀?與其胡亂猜測,倒不如立即進行簡單的快速測試,初步檢查你的思覺健康。

1. 康復的定義

思覺失調的康復是一個綜合的概念,包括臨床症狀、社交能力和心理康復等多項內容。臨床上,康復是指思覺失調的症狀得到有效控制,幻覺、妄想等情況減少。社交上,是指能夠與他人發展有意義的社交關係,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角色,勝任工作及學習任務。心理上,是指能接受和處理自己的思覺失調經驗,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規律。當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症狀已受到控制,並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,融入周圍的社會生活,就可被認為是踏入了康復的階段。

隨著治療思覺失調的方法越來越成熟,對於康復理念的側重也有所轉變。今天我們除了著重控制症狀外,患者的生活品質、身心和諧和社交發展等都是值得關注的範疇。

2. 康復過程

思覺失調的康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就如骨折,不能期望在手術後就可以馬上跑步,也不能只躺在床上等著康復,而是要結合手術以及術後理療和訓練才能讓病情恢復的更好更快。康復是一個過程而並非一個終點,每個人的康復之路都不同,受到個人的性格、信念、適應方式、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,在這個過程中,家人、朋友與醫生的配合以及讓患者始終抱有康復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動力。

康復的早期階段是一個幫助患者重新融入社會生活的關鍵時刻。患者在這個階段可能仍有一些輕微的殘餘症狀,如比較敏感,集中精神的能力比較差,動力和信心可能也未完全恢復。這時家庭與學校應該給予他們良好的康復環境和更多的關心鼓勵,促進康復進程的完成。

不少患者和家人都認為康復與否的判斷標準是是否仍要服藥,這是個錯誤的理念。“不用再看醫生和服藥” 並非治療的唯一目標或成功標準。如果僅僅用停藥作為自己生活的指導準則,康復的進程可能因為這種等待的心態而拖延,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、抑鬱的情緒,使病情加重;其次,還有可能患者因為這個觀念而選擇提早停藥,增加復發的可能。

樹立正確的康復概念,多方面合作將患者的病情影響減至最低才是治療的合理方向。

3. 復發

在首次思覺失調發病後,有部分患者在病情緩解後可能再次復發。本地一項進行長達三年、有關復發率的追蹤研究顯示,有四成持續服藥的患者在三年內出現復發;在這些復發的患者中有三成經歷了一次復發,超過一成經歷了兩次或以上的復發,可見復發在康復過程中頗為常見。對於復發的控制,按時、持續服藥的療效已經被充分肯定。自2003年開始的一項本地研究表明,在一批病情已受到控制的首發思覺失調患者中,停止服藥後一年的復發率比繼續服藥的要高出20% (76% :41%)。